上一页|1|
/1页

主题:绿地集团的家底 ?

发表于2013-04-21

绿地股权结构难梳理 分拆上市羁绊重重

2012年11月01日 04:19
来源:时代周报


日前,一条关于绿地集团[简介 最新动态](下称“绿地”)拆分的微博迅速蔓延,该微博爆料称,上海市政府打算抽掉绿地的地产业务,绿地正在把资产转移到能源和金融,据此,绿地将被拆分为地产集团和投资集团,为分拆上市做准备。绿地随后发表声明称“以上传言纯属子虚乌有”。而上市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几年前绿地就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并设想了种种方案,但终未成行。

内部调整筹备上市

对于网上传闻,绿地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事儿真是莫名其妙”,并发来一份声明。声明指出,上市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集团对于上市工作目前尚无时间表,“房地产主业一业特强,能源、金融等综合产业并举发展”是绿地集团近年来一直坚持并将继续坚持下去的产业发展战略,今年以来,绿地总体经营业绩良好,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实现业务经营收入1768.51亿元、利润总额86.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和30.6%。

今年3月1日,绿地发布更名公告,原“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以原“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的“上海绿地集团”更名为“绿地控股集团”,简称“绿地集团”。这次更名也被业内人士解读成为上市做铺垫。

虽然绿地并没有回应是否会进行分拆上市,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绿地内部人士证实,目前绿地正在调整中,肯定是为上市做准备。现在整体上市很难,估计是分拆完以后弄几个上市平台。”

近几年,上海国资加大整合力度,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2011年,上海地方经营性国资证券化额超过300亿元,证券化率从年初的30.5%提高到34.7%,2012年的目标是达到38%。

2010年,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几年前没有抓住资本市场的机会深表遗憾,“以前我们思想不够开放,觉得自己体制蛮好、资金不缺,不需要到资本市场融资。现在看,如果早点上市,资金多了我可以成倍放大,可能现在已经上得更快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反思,绿地筹备上市的计划从数年前就已开始,并一度传出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2010年上市。但随后,张玉良称:“按照市府要求,绿地地产上市的步伐要加快,但还没有时间表,地产与能源两大板块是分拆上市还是整体上市也还没有确定。”

股权结构有待梳理

为了加快上市步伐,绿地一直在进行股权结构的梳理。1992年成立时,绿地是纯粹的国企,上海市农委、建委的四家企业是其股东,其中农委3家企业共出资1000万元,建委一家企业出资1000万元,共同组成“绿地开发总公司”。由于4家企业给了绿地启动资金,绿地每年要给它们25%的固定回报。

1997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绿地开始改制为集团。通过改制,张玉良为绿地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绿地集团的职工以职工持股会的形式拥有了18.8%(当时中央规定大中型国企改制职工持股会不得超过25%)的股份,职工平均持股约8万元。此后,职工持股份额多次变化,甚至一度高于国有股,成为所谓民企。

绿地经历了纯国有、国有相对控股、国有绝对控股的多个过程后,国有股最终又成为大股东。在此过程中,农委、建委下属企业曾持股51%,职工持股会持有46%(其中张玉良持股2%),其余3%为社会股东持有。

但2010年10月底,农委所持的绿地股权被划转至上海市国资委,同时绿地集团的党组织关系调整至市国资委党委。据了解,这部分股权占了绝对优势,虽然绿地并没有回应目前最新的股权结构,但据猜测,上海市国资委或已是最大股东。


上一页|1|
/1页